2)第555章 这饼的味道如何_修真讲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十年时间,逐年将春容丹产量提高到每年三十万盒,价格下降到二百万东国币水平。”

  约高乐眯着眼睛道:“生产出了十倍的东西,总收入却根本不变!小华呀,你这是图啥呢?”

  华真行:“你说呢?”

  约高乐:“这完全是反常规啊!”

  华真行:“违反谁家的常规?”

  约高乐:“我所见到的。”

  华真行:“我和你,见到的是一样的世界,读的是一样的书。在我去春华留学之前,就已经把曼曼读的那所平京大学的经济学教材都搜来看了。

  在一个已经设定好前提的逻辑体系内,无论怎么推演,都打破不了既定的规则,可是我为什么一定要认可那设定好的前提呢?

  我知道你说的常规,可是在那一套逻辑体系里,我根本找不到自己。

  比如那道最基本的公式,边际效益曲线,理论上正确无比、逻辑上无懈可击,好似是完美的基石,几乎用来指导一切生产、投资与分配行为。

  可是人们把它用在了哪里、公式中都有什么?人,真正创造一切的人,就是公式中的一个变量,可变资本,他们不是公式求解的目的。

  那么的整个公式的前提逻辑是什么?公式的答案就是其目的,求解使收益最大化的结果。那么它在求解谁的收益最大化呢?却是另一类人。

  公式就这么列出来了,它的计算过程是正确的。可是没有人会说明,为什么整个社会体系运行的方式,是通过一部分人的努力,去追求另一部分人的收益最大化?

  这个公式将世人分为两类。一类人是公式里的变量,为了实现另一类人资本最大化增殖的目标而存在。另一类人的资本收益,则是等号另一边的答案。

  世人不再是同一类人,甚至不再是人,分别成为公式两端冷冰冰的变量,成为各自的奴隶。

  我在其中找不到自己,但我又必须学习与了解这一切,因现实的世界就是这么运行的,所以才有了风自宾这个人。

  但风自宾这个人,仍然是反常规的。您没有发现吗,他从来不用各种虚拟与杠杆方式进行投、融资?这并不是因为不会。

  我创制春容丹目的,从来不是通过它来擭取全世界的财富,事实恰恰相反,它就是我们为这个世界创造的新财富。

  欢想实业的目标,也从来不是为了实现风自宾这个人的资本最大化目标,而是建设一个我们希望生活的世界。

  这种希望并非寄托虚妄,就是要在现实中一步步去做的,无论它最终能否实现,这正是我当初勘破妄境的契机。”

  华真行说完了,约高乐看了他半天,也一口闷了杯酒,放下杯子道:“小华,你所谋不小啊!今儿中午这四菜一汤,就不谈这么大的话题了。

  但人也不可能只有大愿,必定还有很多小心思。除了刚才说的哪些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95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