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37、变局_在逃公主的白月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五月的第一日,在西蜀王和长沙王轰轰烈烈的征讨声里,文武百官应和声一片,摄政王逃回凉州,苦苦支撑两月,部将秦无忌倒戈。

  摄政王赵庆也在这日死在战场上,他是太宗的最骄傲的小儿子,自幼跟着他南征北战,一人之力踏平凉州各游牧民族,戎马一生,载着满身功勋和骄傲,最终却在马背上,被一支□□刺穿心脏。

  太后也被妥善安葬,这两位针锋相对十多年的政敌,相隔半年终是一道下了黄泉,只是不知路上相遇,谁更凶悍。

  讨贼有功的西蜀王赵平和长沙王赵赫带领大军进驻京城,他们一母同胞,都是当今皇帝的庶出弟弟,特别是赵赫,能力出众,年少时颇得京中望族推崇,相反当今圣上遗传了先帝,痴痴傻傻,本就不适合为君。如今街头巷尾人人都道,当初若不是太后铁血手腕,意图诛杀赵平和赵赫,吓得两人急忙逃往皇爷爷封的偏远蛮夷之地,赵赫应该登上帝位,如今,让他称帝的呼声不断。

  襄桃每日对桃枝说朝堂的最新进展,皇位落在谁手上,牵动着大周每一个人的心,一日她说秉笔大人为首的太后党恭迎长沙王称帝,一日又说长沙王坚决推辞,说西蜀王比自己年长,理应为帝,过两日又说西蜀王也固辞不让,最终两人达成一致,当今圣上虽智力有缺,却仁心爱民,有他们在京城辅佐,足可重整太平盛世,共享海晏河清。

  桃枝拨弄着五月开得妖艳的一朵鸢尾花,窝在榻上,腹上叠着方才放下的手稿,自嘲得想,又是一场夺权闹剧,她的父皇在这故事里果然没有姓名。只是,冯裕为何要迎长沙王赵赫称帝?赵赫没有表现过遵循太后党的政治倾向,他这样做,只能另有深意。

  她侧身把鸢尾花簪到襄桃鬓上,人比花娇,她问:“你方才说,西蜀王和长沙王各带了多少兵力?”

  襄桃摸着鬓边的花咯咯笑着,“西蜀王带了二十万大军,长沙王出了五万!”

  这便是了,长沙王好交游,善交际,其实空有个名头,西蜀王闷声干大事,近二十年,招兵买马,冶铁造器,不断发展西蜀的战力,综合实力远胜长沙王。两人一母所生,幼年又在太后的压制下过活,感情深厚,若有外力威胁,必然抱团一致对外,而冯裕选择拱手让位,而且让给实力较弱的长沙王,两人之间只会渐生嫌隙,迟早同室操戈,玉石俱焚。

  桃枝于是放下心来,冯裕是太后一手培养的心腹肱骨,比起老谋深算的摄政王,两王的手段尚且稚嫩,他应该可以应付。

  襄桃不怀好意笑问:“姑娘近来跟三公子闹什么别扭了?前日姑娘做的酒酿团子,我带回三丝阁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95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