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百章:加耗归公_朱棣重生土木堡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全听完,大致已经明白从自己上一世驾崩到现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,大明漕法的变化历程。

  说实话,听得很闹心。

  得亏这不是在天上,不然自己要恨不得马上投胎下来帮大明少走弯路,还好,老天给了这次机会。

  支运法弊端甚大,尽管朱棣很不乐意承认,但事实就是如此。

  于谦提到了要害,支运法虽然不摊派百姓,但却让百姓和运军每年来回走两趟,江南地区的,一来一回就要一年多。

  至于兑运法,朱棣听着,也觉得问题不小。

  宣德年间好圣孙施行的兑运法的好处,是让江南一带的老百姓直接将粮食交给负责各地区的粮长,再由粮长交给卫所,由卫所派出运军,全程运送到北京。

  这样一来老百姓再也不用承担转运任务,不会因此而耽误农时,他们只需要根据里程付费就行了,如此一来军民双方都会感到方便。

 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,也是如今河南的问题,有“加耗”的权利,也就导致地方一些本来地位不高的基层小吏,现在权利非常的大。

  比如那些第一步负责征收漕粮的各地粮长,星罗棋布的遍布全国,这些人的官职非常低,甚至没有品级,但却掌控着数里之地的漕粮征收。

  征多少,加多少,还不全是他们说了算?

  从这些粮长,到地方河道衙门,甚至是京城中枢内的朝堂要员,一整条利益链的人都吃了这加耗的红利,那就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时候。

  毕竟,赚钱吗,谁还嫌弃赚的少?

  现在到底要行什么新漕法,朱棣一时之间也想不到,这需要朝廷大臣们群策群力,提出一整套新的规定。

  目前看来兑运法已经是比较合适的了,只能先办下去了。

  朱棣想到这里,说道:“你听听朕的想法,如果你觉得不对,你要和朕提,朕不一定会不听。”

  “第一,朝廷要立即确定新漕法,支运法和兑运法并行不能再继续下去了,要完全废除支运法,全部采取兑运法。”

  “第二,提升各地运军士卒的待遇,为避免地方粮长有司滥加摊派,朕想要免除宣德五年的加耗则例。”

  “也就是说,此后每年运军从各地卫所来往运输漕粮的费用,全部由朝廷承担,从根本上杜绝加征加派。”

  于谦听完,点头说道:“陛下说的这些,臣没有意见,但是如今河南河道衙门已罢,朝廷需要一个人到河南去主持大局。”

  朱棣一听,就知道他已经有人选,于是道:“你有话就说。”

  于谦也不藏着掖着,直接说道:“臣举荐镇远候顾兴祖,这个人,陛下应该也熟悉,他在景泰元年时因北京保卫战加封过。”

  朱棣颔首,思忖不已。

  顾兴祖是景泰元年始封的十一名新勋将中比较特殊的一位,因为他爷爷顾成是洪武皇帝朱元章的帐前亲兵,深得信任、战功卓着。

  这个人早在永乐年间就已经带兵打仗,跟随朱棣左右,朱棣也比较熟悉,知道他的品性。

  所以,顾兴祖是如今极少数祖上是开国大将,自己又因为景泰元年保卫北京的战功而加封的勋贵。

  他兼淮西勋贵集团、靖难功臣集团、景泰勋将集团三个身份于一身,如今在勋贵中的地位不低。

  要他去,一是考虑到漕运总督这个职位也并不打算常设,二是现在除了他以外,其余那些新封的勋将威望都不高。

  漕运,听起来像是管运粮的,但却涉及地方州县乃至河南至京军的诸卫所,水池子深得很,要不然也不会单单一个河南河道衙门,就养着几万的闲差。

  这些人还只是记在账面上的,暗地里有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,这些朱棣心里都有数。

  这种活儿单凭文官是干不好的,得派有战功的武将,以文官辅助,这样才能镇得住场子。

  于谦的想法,和朱棣不谋而合。

  派别的人到河南,不一定镇得住场子,顾兴祖从永乐年间一直到现在屹立不倒,是有他背后势力支持的。

  这样的人,无论江南苏松地区的富庶卫所,还是破产累赔的京军卫所,或者河南地方卫所,他都是能镇得住。

  朱棣也不再犹豫,道:“准了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95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